金融业上半年合计被罚17.34亿,同比增22.54%;建行被罚超2亿居首;销售违规罚单金额同比增20倍丨金融合规半年报

时间:2023-07-11 13:20:3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上半年强监管持续,外管局也加入大力处罚的行列。银行业继续重罚信贷领域违规、管理不到位等,证券业反洗钱、投行业务和研究业务违规为今年上半年处罚力度较大的领域。

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共收到金融六司6091张罚单,合计被罚亿,同比增加%。其中银行业今年上半年被罚亿,同比增%。保险业今年上半年合计处罚金额亿,同比增%。


(资料图)

今年上半年领罚单最多的银行是工商银行,罚单数量达202张。论处罚金额,今年上半年合计被罚金额最大的银行为建行,合计被罚超过2亿!民生合计被罚亿排第二,上海银行合计被罚万排第三。

今年上半年典型合规问题包括销售环节违规处罚较多、理财公司处罚进入常态化、银行业涉及员工管理、员工违法违规处罚同比增17%等。今年上半年有300多张罚单剑指金融机构销售环节违规,相比去年同期的100多张罚单大增。所涉罚单的合计处罚金额更是大增超过20倍。

截至7月6日,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共有98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主要是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私募基金较多,保险机构今年上半年有3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本文内容包括:

一、金融业今年上半年被罚总体情况;

二、银行机构和非银机构今年上半年处罚排行

三、金融机构大额罚单分析

四、今年上半年典型合规问题

五、金融机构被列为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情况

六、金融机构上半年被罚缘由分布

一、金融行业今年上半年被罚总体情况

从监管部门来看,今年上半年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处罚金额最多,其次是央行,外管局处罚金额排第三,证监会及派出机构由于对金融机构处罚以行政监管措施居多,因此处罚金额并不多。

值得一提是,外管局处罚金额相比往年明显大增,合计处罚金额亿,同比增幅超过10倍。

今年上半年领罚单最多的金融机构依然是银行,其次是保险机构、券商。今年上半年银行机构合计被罚金额达亿。保险机构合计被罚金额也过亿,达亿,券商合计处罚金额则超过9000万。

二、银行机构和非银机构今年上半年处罚排行

今年上半年领罚单最多的银行是工商银行,罚单数量达202张,其次是农业银行,罚单数量149张,邮政储蓄银行143张罚单排第三。

若论处罚金额,今年上半年合计被罚金额最大的银行为建行,合计被罚超过2亿!民生合计被罚亿排第二,上海银行合计被罚万排第三。

今年上半年领罚单最多的非银机构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其次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排第三的为中国人寿财产保险。

若论处罚金额,今年上半年处罚金额排前十的非银机构既有保险公司,又有券商、理财公司、金融租赁。可见各类非银机构均有被罚较狠的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以万的处罚金额排第一,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均以超过1400万的合计处罚金额分别排第二、第三。

三、金融机构大额罚单分析

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大额罚单一览

1、建行领两张超大额罚单,处罚力度罕见

建行今年上半年被罚金额合计超过2亿,主要就是由于领了两张超大额罚单,这两张罚单分别开给建行和建行分支机构,处罚金额分别为、亿元,违规事实多达38项。涉及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理财业务问题、违规发放贷款、投资业务违规、业务违反审慎经营原则等。

建行被处罚金额较大主要是由于涉及的违法违规事实较多,以及涉及理财业务、小微企业业务、违规放贷等监管重点处罚的领域。

2、民生银行因小微企业业务被重罚6670万

小微企业业务违规为今年上半年大额罚单重罚的领域之一,民生银行上半年也收到重罚小微企业违规业务的超大额罚单,处罚金额达6670万,处罚的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小微企业统计贷款统计数据不真实、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向小微企业乱收费/转嫁费用、贷款违规重组、重大关联交易未经董事会审议等。

小微企业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房地产领域、银承保证金、定期存款、本行理财产品,贷后管理较为薄弱。

四、今年上半年典型合规问题

1、金融机构销售环节违规处罚较多,今年上半年300多张罚单剑指销售违规

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处罚有300多张罚单剑指销售违规,去年同期只有100多张相关处罚。今年主要处罚以下违法违规行为:

1)违规搭售或捆绑销售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分支机构违规借贷搭售理财产品,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漯河中心支公司承保交强险捆绑销售意外伤害保险,厦门国际银行龙岩分行发放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时强制要求购买保险产品等。

2)违规销售

比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由于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违规销售行为多发,宁夏海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执业登记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黄石分行被查出理财销售行为不合规。

多家保险公司被查出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包括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大理中心支公司、阳光人寿保险、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安徽省分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平顶山中心支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安达支公司等19家保险公司总公司或分支机构被处罚,涉及11家保险公司,其中中国人寿最多,其次是阳光人寿。

3)销售误导

多家银行因销售误导被处罚,主要是销售保险过程中存在误导。比如邮储银行北京顺义区4家营业所被查出在保险代销中存在销售误导行为,这4家营业所分别为宏城营业所、杨各庄营业所、俸伯营业所、北小营营业所。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沈阳分中心也存在夸大保险责任、保险责任表述不清晰等销售误导行为。

此外,不少保险公司也有销售误导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泰康人寿湖北分公司存在销售误导的违法违规行为,涉及笔数共13笔,金额合计68万元,另一家分支机构泰康人寿保险云南丽江中心支公司也被查出保险销售代理人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存在销售误导。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光大永明人寿保险、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新华人寿保险等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也存在销售误导的违法违规行为。

2、理财公司处罚进入常态化,累计处罚金额1715万元

今年上半年有2家理财公司被处罚,分别为建信理财3月被罚和杭银理财4月被罚。其中建信理财处罚金额较大,达540万元,涉及6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承接母行划转产品管理不到位、开放式公募理财产品持有高流动性资产比例不达标、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估值不当、投资资产相关风险信息披露不到位、与母行隔离不到位等。

杭银理财被处罚主要涉及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及销售管理不规范,以及信息登记及数据报送不准确,处罚金额45万元。

理财公司第一批处罚始于去年6月,因理财业务存在多项违法违规,中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分别被处罚460万元、430万元。第二批处罚落在农银理财头上,农银理财因理财业务违规被罚240万元,农业银行作为托管机构一并被罚。目前理财公司合计处罚金额达1715万元,理财公司处罚进入常态化。

3、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涉及员工管理、员工违规处罚较多,同比增17%

员工操作风险和公司的内控机制是否完善成为今年监管处罚关注的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涉及员工违规、员工管理的罚单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7%。处罚的违规缘由包括员工管理不到位、员工违法发放贷款、员工从事禁止性违法活动等。

员工管理不到位又包括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不到位等,因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了员工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员工违规借用客户信贷资金、员工违规划转并侵占客户资金、员工挪用客户资金,甚至员工诈骗或犯受贿罪等,比如中信银行滨海新区分行员工贾春朋犯受贿罪。部分银行因员工管理不到位而发生严重后果,比如发生案件,导致银行或客户损失等。

五、金融机构被列为被执行人、失信被执行人情况

截至7月6日,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合计被列为被执行人信息(含已撤销,下同)有1499条,相比去年同期的上万条明显大幅减少。部分被执行人配合法院执行后不再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其中银行机构今年上半年被列为被执行人的信息有490条,其中农业银行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最多,有48次,盛京银行以40次排第二,工商银行以28次排第三。

保险机构今年上半年有688条被执行人信息,其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最多,有193次,其次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排第三的是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

券商今年上半年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为19次,其中国信证券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德邦证券。

基金公司(含公募、私募、创投公司、基金销售公司等)今年上半年有121条被执行人信息。其中被列为被执行人次数最多的为泛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排第二的是前海世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瑞丰天利(北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今年上半年信托公司有48条被执行人信息,其中民生信托被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最多,达28次,其次是四川信托,有7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2、金融机构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情况

截至7月6日,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共有98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相比去年同期减少%。其中银行机构无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保险机构今年上半年有3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其中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上半年两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泰山财产保险也有1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券商和信托公司今年上半年无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基金公司(含公募、私募、创投公司、基金销售公司等)今年上半年有73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记录,其中钜洲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次数最多,有12次,上海世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10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排第二。泛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排第三,有6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六、金融机构上半年被罚缘由分布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被处罚最多的案由依然是未依法履行职责,违反反洗钱法、违规经营等处罚频次也较高。

非银机构2023年上半年被处罚最多的三大案由为未依法履行职责、提供虚假资料证明文件、违规经营,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处罚频次也较高,可见虚假资料、误导陈述为非银机构尤其保险机构违规较多并且处罚较多的领域。

(本文的数据支持方为企业预警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