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李彪的全部博客,很为之惋惜,一个极其傲世的骄子,英年早逝。
初写博客时,李彪以“喜欢数学的女孩”命名,那时,网上如化妆舞会,什么装扮都有,不足为奇。人太狂,当然不为大众所接受;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谈起了“月几又”,独特的思维立即吸引了看客,写着写着,就写出了一个交易系统,这就是著名的“缠论”。
缠论何缠之有?
(资料图)
无非是人心中有魔,所以在价格的浮云面前陷入了自我纠缠,那就要有儒释道博大,由禅入定。
在一开始,我把缠论当个宝,每天满界面不是在看走势,而是在找那个次级别里的中枢结构,然后就看越缠了,因为这等于用一个静态的鸟笼去捕捉千变万化的飞翔,这看起来是一个大概率的成功事件,只要有哪只“月几又”敢飞入我的鸟笼,我就自己得意了起来。
其实,那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为什么说这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比如底分型,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上涨都必然会有一个底分型,但是,任何一个级别上的所谓的”底分型“没有任何决定上涨的必然性,“月几又”上涨不是因为有一个底分型,而是上涨自然会走出一个底分型。任何分析工具都是本末倒置,缠论也不例外。所以,在实战中,当你看到了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底分型,不要欣喜若狂,因为,“月几又”永远在震荡,震荡本来就是K线的固有属性,每一轮震荡都会有分型,而延迟出上升趋势的底分型必然是小概率事件。
这是不是要把缠论当垃圾呢?
不是这个意思,小概率事件可以叠加,做为一个交易系统,它可以是一个多种买入条件的叠加。
也可以这么说,兵无常形,但是,通过中枢结构,我们是在一个边际上选择对赌点位,这个对赌的点位,胜率不必然高,但是它至少表现出了分级内在这个定位上的多空强弱,这本身构成了一种交易理念,不失为一种选择,如果有人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也没有错,那会有另一套规则,适合就行,我们只是要确认一种交易规则并遵守它。而这个对赌点的选择,赌的不是胜率,赌的是最小止损点,是止比。
也就是说,设置止损时,一经发现底分型遭到了破坏,即可止损,这个止损位很紧凑。
现在讲缠论的,基本把缠论数学化、公式化了,越讲越缠,这从基本理念上就是错的,对于一个超维度的随机走势,如果量化成立,以后用ChatGPT制定策略好了,它的量级肯定比个人要大得多。
缠论,或者说中枢结构,不过是一种对走势从极点上由弱转强的一种描述方法,它与任何一种技术分析工具本质上是一样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