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何责? 天天热头条

时间:2023-05-02 15:25:39       来源:观察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这个主责,并不是田间劳作的农夫,也不是街巷穿梭的商贩,甚至不是横刀立马的勇士,而是居庙堂之高的君主和百官。


(相关资料图)

国家原本的概念是:诸侯享“国”,大夫有“家”,“士”族有田,而百姓的计量单位是户、帐、口。在“国”与“家”之上的是天子。皇权决定这个天下,臣僚只是帮皇帝来管理天下。这个概念,直接影响了历代王朝的政治结构、官宦体度,文化观念。

皇帝把天下视为自己的家,天子无私财,不是说皇帝不爱财,而是天下所有的都归他,我们站在历史的末端回往历史,不应倾注过多现代理念。当以历史看历史,评价一个王朝,一定要看皇权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什么,战争、饥荒还是殷实、和平。百姓是想在皇权的统治下安居乐业,还是想扯旗造反。

皇权与国家实质上是两码事,皇权是管理体系,而国家则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千百年来,皇权频繁更替,你刚唱罢我登场,但国家一直存在,这便源于百姓在大一统思想下形成的忠君报国爱家的意识形态。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百姓中的精英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功勋,而皇权下的政治精英则在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如果一个王朝,把百姓的利益、天下的正义放在一边,这就很危险。

当年姜子牙对周文王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君主百官的权利是百姓赋于的,所以君主要考虑的是天下同利,民富则国强,这样才可能天下归一。

这些道理,在南北朝时期早已丰富与完善,但是,前朝亡国的教训与经验在实践中总是被官员当口号,并未使对天下负有主责的君主与百官引以为戒。

南朝刘宋天下便在这种漩涡中打转。

与拓跋濬同一时代的刘宋皇帝是孝武帝刘骏。

作者:李东,自由撰稿人;来源:西行的人生。

关键词: